首页 >国内 > > 正文

无锡这项考古重大发现,为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

2023-04-05 00:12:18 来源:扬眼

五千年中华文明再添实证!在4月1日举行的“宜兴丁埂遗址考古现场专家咨询会”上,来自全国多地考古研究机构、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的16名专家学者相聚探讨。记者从相关方面获悉,最新的考古成果证实,包括宜兴在内的无锡范围,都是良渚文化的覆盖范围,也进一步实证了太湖流域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


(相关资料图)

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

西北岸首现规模性良渚文化聚落遗址

为太湖流域文明探源打开一扇窗

4月1日的咨询会上,专家们远道而来,只为解开历史谜团:在宜兴周铁镇太湖西北岸,发现了一处良渚文化时期的滨水湖岸遗址,发掘出土了大量石器和渔猎用具。专家们表示,这是首次在太湖西北岸发现规模性良渚文化聚落遗址,为太湖流域文明探源工程打开了一扇窗。

出土文物

专家查看出土文物

提起良渚文化,知名度最高的当属位于浙江杭州的世界文化遗产良渚古城遗址,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了实证。五千多年前,繁盛于长江中下游环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在中国早期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和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留下辉煌篇章。

而随着考古研究不断深入,良渚先民的生活也逐渐揭开面纱。据了解,此前,在江阴高城墩、宜兴堰南村都曾发现过良渚文化遗址,而无锡鸿山邱承墩更是叠压着良渚文化。此次,在宜兴新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址,进一步实证了太湖流域有着灿烂的史前文明。

咨询会外,专家们一行来到位于宜兴市周铁镇东北部的丁埂遗址实地查看。无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宝山介绍,该遗址于2020年在工程建设前的考古前置调查勘探中发现,2022年6月起,无锡考古人员对遗址部分区域开展考古发掘。经碳十四测定,其主要文化内涵是一处良渚文化的濒水湖岸遗址,距今5000年—4500年左右。该遗址原分布面积在2万平方米以上,现残余面积约1万平方米,是太湖西北岸首次发现的规模性良渚文化聚落遗址。

专家查看出土文物

专家咨询会

还有西周到战国时期遗迹、文物

无锡地区早期国家文明进程或可理清

值得一提的是,丁埂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器,多为生产生活工具,特别是在石钺上,首次发现了双面横刻的疑似虎纹的刻符。“这对于研究太湖西岸良渚文化社会复杂化进程具有重大学术意义。”浙江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向明仔细查看了这件石钺后表示,上面的刻纹跟老虎的形象非常吻合,而老虎的图案在良渚文化时期的文物上比较少见,因此,这一石钺的发现非常有意义。在南京大学教授、新石器时代石器研究专家黄建秋看来,这些石器多为实用器,但石钺上的鸟纹和兽纹很有意思,或是一种特殊的、具有象征意义的符号。

遗址发掘现场

查看出土文物

出土文物

除了良渚文化,该遗址还发现了西周到战国时期的部分遗迹和文物,文化层堆积丰富。专家们认为,这对研究吴越文化的分布和区域性特征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浙江大学艺术考古博物馆副馆长林留根表示,从良渚文化发展的完整序列来看,丁埂遗址地处由南至北的关键位置,从出土文物看,当时的生产力已经达到了很高水平,该遗址与中华文明起源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在随后的专家咨询会上,专家学者听取了无锡方面的汇报,对丁埂遗址的考古发掘情况进行了研究分析,经过充分讨论,形成了专家意见。

专家们认为,丁埂遗址良渚文化的发现,可以概括为“两个首次”和“两个罕见”。首次发现了代表权利的良渚文化虎纹刻符石钺;首次在太湖西岸濒水区域发现了良渚文化遗址并开展规模性发掘。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丁埂遗址出土的石器,跟已经发现的类似级别的遗址相比,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实属罕见,多达329件;在相似规模的遗址中出土的渔猎用具数量之多实属罕见,仅渔网坠就多达500件左右。

专家们表示,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在石器时代主要依靠自然资源生存的人类发展极不平衡,尽管浙江杭州的良渚遗址实证了良渚文化已经迈入国家文明的门槛,但每个地区文明进程发展程度不同,4000多年前太湖西部文明进程处于什么阶段?这是江苏省文明探源工程目前需要解决的重点课题,因此,丁埂遗址的发现意义重大,对探索无锡地区早期国家文明进程提供了有力抓手,对研究无锡史前历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更加实证了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建波

校对 王菲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河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37   联系邮箱:291 323 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