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速看:奋斗者弄潮“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采访见闻
春风送暖,“千年秀林”苍翠茂盛,一排排树木比肩生长。秀林不远处的雄安新区启动区,一栋栋新建筑破土动工……
(资料图)
雄安新区,这座承载千年大计、国家大事的“未来之城”,不舍昼夜的建设场景、俯拾皆是的创新应用,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视觉。“六岁”的雄安,综合承载力、要素集聚力、自我发展力全面提升。
六年来,一批批新时代弄潮儿从四面八方来到雄安,他们正用心血和汗水奋力打造着一个新时代的城市样板。
场景一:活力雄安
雄安新区启动区核心地段塔吊林立,建设者在这片热土上挥洒汗水,不断刷新“中国质量”“中国速度”。这里目前有60个在建项目和57个待建项目,启动区指挥部设立了4个项目推进组,把工位“搬到”工地,每天现场解决企业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记者近日跟随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局长、启动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葛亮走访启动区,他指着脚上的鞋说,前几年工地上都是坑坑洼洼的泥路,每次走访回来鞋上全是泥;后来开始修柏油路,但到处都有禁止汽车通行的围挡,我就经常骑着电动车往来穿梭;现在内部路网都修好了,开车一趟下来鞋是干干净净的。
六年来,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5100多亿元,总开发面积覆盖120平方公里,35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新区道路已运营里程267公里,在建里程306公里。
记者走访一路所见,建设中的雄安新区下好公共服务“先手棋”,北海幼儿园雄安园区、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北京第四中学雄安校区项目已经交付,雄安宣武医院一期工程基本结束,雄安体育中心、大学园图书馆等项目拔节生长……
在雄东片区一处建设项目工地,身处90米高空、不足2平方米的驾驶室里,来自四川绵阳的塔吊女司机文碧蓉熟练操作着机器。
“我来雄安已经三年多,参与了多个重点工程。为了减少攀爬次数,通常早上都会带上热水、午饭,在驾驶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文碧蓉说,塔吊的可视化和防碰撞系统大大提高了安全系数,我抽空会在朋友圈晒一晒航拍视角下的建设场景。
场景二:奋进雄安
记者近日走进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看到,近30个办事服务窗口整洁有序。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市场主体准入组工作人员文慧说,面对越来越大的工作量,我们争取马上办、办就办好。新区去年7月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跨省迁移全程网办系统,免去了往返提交材料和邮寄纸质档案的周折,目前已有20多家企业通过该系统办理了迁移业务。
雄安新区优化管理体制,探索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网络型的组织架构,努力实现人员精简、高效、协同。
曾在河北秦皇岛市有过多年住房管理经验的陆长明,在日常工作中还是面临很大的挑战。一方面是全新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是缺少人手,14个人要承担相当于其他城市上百人的工作量。
他们在实践中被“逼”出一套工作方法:简单工作,借助服务外包干;复杂工作,让网络系统代替人力干;研究型工作,争取上级部门支持干;攻坚工作,打造工作专班突击干。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副局长于善江是一位来自科技部的挂职干部,即将挂职期满的他依然忙碌着:上午去河北省科技厅对接项目,中午前赶回雄安新区,下午开科技创新座谈会,晚上赶到北京对接企业……记者近日记录下他日常的行程。
在于善江的牵线、带动下,雄安新区打造的科创中心中试基地,成为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的重要通道,将推动高端高新产业在新区集聚发展。
“在雄安新区,创新是鲜明的底色,奋斗是内在的灵魂。”雄安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副主任万岷说,新区通过一系列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干部队伍呈现出“无闲人、有活力、成长好”的特点,面对高强度、高难度的工作任务,始终洋溢着创新的斗志。
场景三:创新雄安
2022年底,作为“城市大脑”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正式投入运营,为数字孪生城市的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等提供网络、计算和存储服务。
记者见到姚凯旋时,他正在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项目现场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他说,数字技术正让雄安变得越来越“聪明”,智能化应用场景不断出现,数据共享互联互通成为常态,这座新城在建设上下足了绣花功夫。
曾任职于国内知名通讯公司的他,2017年成为中国雄安集团首批员工之一。雄安新区刚设立,为避免成为“数据孤岛”,需紧急建设临时数据中心实现数据汇聚,这个重担落在了刚入职不久的姚凯旋身上。
姚凯旋回忆说,2017年11月领的任务,要求2018年元旦前上线运行。两个月内,我带着三十多个技术人员,把建设现场当成办公室,每天休息三四个小时,忙得连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间都没有。我们不断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多个任务并行、交叉作业,硬是按时完成了任务。我们不断“摸着石头过河”,努力让“城市大脑”成为雄安一张新的名片。
“我的工作就是拿紧手中的图纸和仪器,把负责的每一寸土地都认真丈量好。”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未来科创城项目部测量班班长史建昆说。
史建昆是一个有着20年一线工作经验的“测量老手”,2018年至今先后参与了雄安新区10余项重要工程的建设,每天拿着图纸、扛着仪器辗转于各个工地是他的工作常态。
嘈杂的工地上,经常能看到史建昆对徒弟说:“一定要踩实地面,把仪器精确调平,严格核对测量数据是否一致。”在他看来,测量是工程的眼睛。对于测量员来说,眼睛里一粒沙子都不能揉进去。
雄安创新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利用中国科学院的相关创新资源,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科研机构,目前已招引各类人才100余人,初步聚集了一支能够胜任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且年龄结构合理的科研人才梯队。
雄安创新研究院张昕昱博士这段时间一直在实验室测试光谱仪器,他一边变换照明颜色一边说,植物生长最喜欢红色和蓝色,这个原理可以应用到农业方面。我从事的研究是用光学和电子等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绿色、高产和节水,技术成果已经在国内一些农场实现应用。
场景四:热土雄安
3月18日,雄安新区举办中交未来科创城全球招商签约仪式,86家创新型企业签约入驻,涉及数字科技、网络通信、新能源开发、航天科工等领域。
“雄安新区产业聚集的春天已经到来,特别是正在形成上下游全产业链,为打造创新创业高地探寻路径。”在此期间参加雄安智慧交通产业论坛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卫说。
去年底,中国中铁产业集群签约入驻,系统内4000余名业务专家和技能骨干将有序到雄安工作、生活;今年1月1日,雄安·电建智汇城迎来首期开园运营,40余家企业集中入驻……六年来,中央企业在雄安新区设立各类机构140多家,其中二三级公司90多家。新区投资来源为北京的注册企业,总计已达3000多家。
2018年2月,中国华能集团成立雄安分公司,拉开了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序幕。钟祎勍博士毕业后进入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工作,从事火电智能控制、智慧电厂等项目。2018年底,选择进入雄安分公司。
钟祎勍说,雄安新区在能源方面的一些规划和设想,对我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决心把理想、激情和青春安放在雄安。作为“未来之城”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看着它不断生长,我感觉到自己也在雄安落地生根。
雄安新区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创业。眼神科技雄安事业部总经理李强说,2017年,我们作为一家北京中关村科技企业,深度参与雄安智能化的建设,这里开放的工作环境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8年将总部正式迁入雄安新区。
李强表示,这里区块链、人工智能、数字道路等新应用层出不穷,是科技创新的试验田。在来雄安新区之前做了十几年研发,一直跟着项目在全国各地来回跑,漂泊感特别强。但是来到新区之后,内心有了扎根的想法。
以前在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区域经济和城市研究工作的周瑜,2018年8月带着一个课题到雄安新区挂职。她说,能够把个人发展与国家战略联系在一起,是很幸运的。2020年挂职两年之后,我决定正式入职中国雄安集团。
目前是中国雄安集团战略发展部部长的周瑜,牵头编制了集团发展战略和五年规划,从零起步,搭建起制度建设、业绩考核、审批权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管理体系。她有一个心愿:希望自己将来退休之后,能以亲历者的身份写出这段雄安发展史。
场景五:宜居雄安
在雄安新区,先留足蓝绿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再着手建城。生态环境不是城市的点缀,而是城市发展的前提。
34岁的黄雪晨曾经是塞罕坝机械林场的施工员,对森林有着特殊的感情。2018年初,听说雄安新区选拔林业工作者参与新区建设,他主动递交了申请,想把自己在塞罕坝积累的经验投入到“千年秀林”的建设当中。
黄雪晨告诉记者,雄安新区的油松很多都是从塞罕坝苗圃引来的,抵抗病虫害能力强,也为雄安新区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新区已累计造林47万亩,我和同事以及施工方想方设法寻找优质苗源,这里栽种的树苗来自黄河以北几乎所有省份,堪称一座中国北方苗木的“博物馆”。
如今的雄安新区,森林覆盖率由新区设立前的11%大幅提高到34%,300米进公园、1公里进林带、3公里进森林,正逐渐成为现实。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白洋淀人,安新县同口小学教师韩战桥亲眼看见,随着白洋淀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鸟类天堂”胜景重现,种群数量达到252种,较新区设立前增加了46种。
每天下班后,背着相机、骑着摩托车到白洋淀边进行巡护,这是韩战桥雷打不动的习惯。在韩战桥的带动下,附近很多村民也加入爱鸟护鸟行列,他们在白洋淀碰到受伤的鸟类,第一时间就想到找韩战桥救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努力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是雄安新区的发展理念。目前已经建成的雄安重点居住片区,1500栋住宅陆续投入使用,12万群众喜迁新居,学校、医院、超市、公园、养老驿站等配套设施齐全,“15分钟生活圈”已经形成。
家住容东片区南文社区弘文花园的郑运年,微信头像是他与妻子搬新家时,在“欢迎业主回家”海报前拍摄的照片。在村里住时他经营着一家小型服装加工厂,如今他的新身份是容东“零工驿站”负责人。
郑运年说,这是一家公益性的职业介绍所,每天主要帮助用人单位和有求职意愿的人对接。新区面对回迁群众的就业需求,积极引进社会资源,进行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岗位,引导回迁群众自主创业、家门口就业。
雄安,从不缺乏奋斗追梦人的身影,这里每天都在积蓄发展的力量。这里的人们,正用不同姿态见证一座新城的拔节生长。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标签: